Shanghai | Epilogue: A city of vibrance

Shanghai | Epilogue: A city of vibrance

一座城市的活力,大概只有到了这座城市才知道。

暴雨后的清新

看迪奥展的那一天,从展览馆出来,尽管艳阳高照,可是雨却滴滴答答地下个不停。我和朋友骑着自行车奔向地铁站。

后来雨越下越大,我们只好在商场里逛着,躲着雨。过了几分钟,突然有人说:「雨停了」。

于是我们踏着街道上的积水走回了公寓。

那大概是最惬意的一个下午。什么都没干,只感觉有一种暴雨后的清新围绕着。


老房子

这次住在一个特别老的建筑里。离外滩近得很,大概只有 300 米,下楼右拐 5 五分钟就到。

门口是条窄窄的单行道,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长排的车排队等待通过。

我住 5 楼,但是楼梯只到 3 楼,剩下的两层楼梯被加在了楼的其他地方,要走一段才能到。而我第一天,拎着一个箱子走上去,挥汗如雨。

楼里常住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奶奶在晒衣服,撑着竹竿,还告诉我小心一点,别绊倒。


Apple Store 打卡(啥也不买)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可能作为果粉这是基本素质。

除了 Apple 五角场离得实在比较远而且不在旅游规划上,上海其他五家 Apple Store 都有光顾,拍了四家的门头。还是放上来吧😂。


写在最后

这是「上海」这个游记系列的最后一篇。其实从第四天以后我还在上海待了三天,但是这三天所见所闻并不及前几天有趣、新鲜,大概是因为已经有点熟悉了这里的旅行生活、习惯了这里的街巷,以至于出门在附近闲逛已经可以完全不用看地图,只凭感觉就可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之前一直觉得上海是一个压力十足的城市。可能是上次去上海的时候每天都乌云密布,甚至经历了一场台风。或者是那时候个子比较小,站在陆家嘴环路上看着熙熙攘攘来回穿梭的人群感觉透不过气来。可是这几年在大城市的生活让我明白,这不过是常态。

天津、莫斯科、广州、北京,我走过的这些大城市的地铁都挤得人透不过气来,无论夜多么深,总有汽车在街道上飞驰。但无一例外的,这些城市都有着一种活力,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就能够围绕在你的身边,能够让你感受到它的存在。

上海的活力,或许是一大早出门的时候早点铺子里来往的食客。门口的收银阿姨忙不过来,只好先让大家排好队,她才好一位一位接待。

上海的活力,或许是博物馆、美术馆中陈列的各种文物和名作,以及经常变动的特展。它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股时间的气息,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海的活力,或许是地铁中拥挤的人群;或许是书店中阅读的少年;或许是南京东路沿街人满为患的商店;或许是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所构成的天际线。

但无论它有多少种体现的方式,只有真正走过一座城市的街道、真正体会过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才能够真正捕捉到这种活力,才能够让这种活力给旅行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意义。


Acknowledgements

最后感谢几位在上海的同学和朋友提供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陪逛陪吃陪玩以及推荐)

上海,下次再见了。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