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 第四日:时间的形态

Shanghai | 第四日:时间的形态

July 25th

自从前往上海一周之前听说有不少现代艺术作品落户上海西岸美术馆,我就一直期待着看到它们的那一天。尤其是看到网上的简介说康定斯基和夏加尔的代表作品赫然在列的时候,我就更加期待了。这两位出身于俄罗斯的画家是我在大学本科时期常常听说的,在莫斯科的时候也看过不少他们的作品。实际上,今年 1 月份在莫斯科的时候看了一场夏加尔的主题展览,对这位神奇的画家也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时间的形态」是这次展览的主题。策展人通过这次展览想要表现的,正是 20 世纪初以来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所刻画出的艺术史的发展,以及「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回应」。对艺术家们来说,无论他们如何想要「脱离」自己的时代,最终都还是会被时代所裹挟,创作出的作品无疑能够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因此,时间变得有形: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各类风格的艺术作品中,感受那些时代所产生的回响,并且能够加深对于艺术作品本身的认知和理解。

美术馆本身也是十分漂亮的:天窗的设计使得采光十分自然但不会过分耀眼,在天窗的正下方有很大的空间,摆了一个艺术书店。书店里的书摆放得比较随意,全部是外文的艺术书籍 —— 很多都是那种又大又厚的画册,其中不乏介绍艺术史或者艺术家的长篇巨制。匆匆扫了一眼,有几本还是蛮有意思的:一本书用海报讲视觉艺术的历史,还有一本书讲述了俄罗斯各个城市中的纪念碑设计。


IMG_0543.jpg
《黄红蓝》,瓦西里 · 康定斯基,1925 年

《黄红蓝》

抽象主义的诞生,也是瓦西里 · 康定斯基的代表作。利用形状和颜色的过渡和组合,康定斯基将音乐的律动性融入画面之中,使整个画面体现出一种节奏感。画面左右部分的明暗对比意在使观众产生不同的情绪,而我当时看到这幅画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和谐」,之后就是「律动」。无论是色彩的搭配、线条的交叉舞动还是倾斜的方块都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似乎整个画面都在一种强烈的节奏的作用下纵情舞蹈。

IMG_0546.jpg
《赤马》,马克 · 夏加尔,1938-1944 年

《赤马》

在夏加尔的作品中人们常常能够找到明显复用的元素,就例如空中的小提琴手、故乡维捷布斯克、妻子贝拉、红色的马。画家常常绘制的是自己的梦境,在梦境当中画家会回到自己所思念多时的故乡维捷布斯克,伴随着自己的妻子一起抵挡梦境中的黑暗。红色的马在这里就相当于救世主的角色,而马所持的蜡烛则是代表着要冲破黑暗。夏加尔梦境主题的画作,配色总能够给人一种恐怖故事的感觉 —— 这与画家作为犹太人的流离失所不无关系。

IMG_0552.jpg
《沐浴者》,胡安 · 米罗,1924 年

《沐浴者》

这幅看似「未完成」的作品是米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整个画面背景是谧静的深蓝色。一片蓝色之中,主任公金色的长发在晚风中飘摇;月亮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与海中畅游的小鱼儿遥相呼应,「隔空相望」。有评价说米罗的作品有如「含糊的梦呓」一般,他用简单的线条刻画着存在的本质,基于对现实抽象描写之上的画面的是一种纯粹的意境。

Some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